close

這篇文章主要寫給以下對象:


1. 評估是否要去中國工作的人

2. 將中國工作視為出國工作跳板的人

3. 在中國工作後考慮回台灣的人


主要是以自己的經驗與觀察為主, 或許有部分主觀或不足之處, 歡迎有不同想法的各位不吝賜教與補充.


--


 

簡述一下自己的背景, 2017/2-2018/3 我從台灣化工公司外派到中國蘇州常熟駐廠, 擔任業務主管兼產品經理.

--


1. 中國工作 = 國際化?


之前舉辦職涯分享會時, 有一些聽眾最終目的是希望去新加坡或是歐美等國家工作, 因此詢問是否要先去中國工作, 累積「國外工作」的經驗, 提高未來轉職的成功機率.


我直接講明:你想去哪個國家工作, 就直接找可以在那個國家工作的方法與管道吧, 在中國的工作經驗並不能幫助你太多


具體方法像是:


(1) 去目標國家唸書然後求職

(2) 找台灣公司外派當地的工作

(3) 找台灣的工作, 業務範圍會接觸未來你想去的國家

(4) 直接找當地工作

 

 

為什麼說中國工作經驗對於去其他國家工作幫助不大呢? 這是因為你要轉職時, 公司看的還是你過去的經驗, 而大部分中國的工作以內銷為主, 你培養的市場經驗與建立的成就, 主要還是基於中國這個特殊的市場特性 (國家政策大幅度主導經濟, 行動支付全面普及, 工資低廉等), 這種特殊的市場結構在其他國家是很難看到的, 因此你很難用在中國建立的「國際觀」去其他國家, 因為在前面的觀點上, 中國其實是最不國際化的一個國家.


--

所以我會建議, 如果你要去中國工作, 建議心態上改為「將去中國工作」當作是一個職涯選項 (不論是為了更多的錢, 更大的市場, 或是什麼其他理由), 而不是為了當作未來去其他國家工作的跳板.

--

 


2. 中國工作/生活的一些心得


分為幾個部分分享:


(1) Offer的考量:


基本上去中國工作不能只考慮帳面薪水. 建議先了解這個工作是Local Hire, 還是台灣外派過去呢?


如果是外派, 除了加薪/外派津貼以外, 還要評估每年來回的機票數量及時間 (一年幾趟來回機票? 多久可以回來一次? 每次返台假可以放多久? 是否可以讓伴侶使用機票? 等等), 是否提供住宿或是住宿津貼? 


如果是當地聘請, 則基本上可能沒有機票, 或是只有一趟來回, 但還需考量: allowance的額度? (可以報銷發票跟公司請款的額度, 會算在本俸以外, 像是住宿費或是餐費的報銷), 稅率? (中國所得稅+五險一金等費用最少是20%, 比台灣高很多)


(2) 生活心得:


- 工作地點很重要! 建議面試前就先了解一下工作地點附近的機能, 因為中國很大, 所以如果住在郊區的話, 基本上下班之後沒什麼生活機能跟朋友, 要去市區的話也大多舟車勞頓, 花費許多時間與通勤費 (像我之前周末要去蘇州的話, 單趟至少1小時, 去上海的話至少1.5-2小時), 請先評估自己能接受怎麼樣的生活.


- 台灣人相較在台灣時會更互相照應: 在外地生活後, 大家都了解出外工作的辛苦與孤單, 所以會更願意照顧與認識新朋友, 這點跟台灣生活時很不一樣.


- 行動支付的普及: 基本上在中國生活, 只要有手機門號 + 銀行帳戶, 出門只要帶一支手機 (還有行動電源) 就夠了. 從坐車, 便利商店, 吃飯, 買東西, 住宿等等, 一支手機全部搞定. 但反面思考, 便利的背後是所有的消費模式都被記錄, 這點每個仁的接受程度可能不盡相同.


- 旅遊/住宿: 周末, 連假的中國超可怕, 塞不完的車, 排不完的隊, 人山人海... 有一年十一連假我下班後坐車去上海, 從宿舍上交流道2公里足足塞了4個小時... 不過可以就近 (相對台灣) 去各個古都, 風景區走走, 確實是很難得也難忘的體驗.


住宿方面, 因為台灣分類上屬於外賓, 需要有營業許可的旅館才能接客, 所以如果為了省錢想住便宜的旅館 (RMB 300內), 可能要先打電話確認是否能入住. 就我自己的經驗, 就連上海市區也有很多旅館不接受外賓.


(3) 工作心得:


- 中國市場很大 (上海飛廣州就要兩小時, 飛新疆要5小時), 而且各地風情很不一樣, 所以如果想要有一個很大的舞台發揮, 這邊確實有這個機會.


- 步調快: 中國人做事很急, 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會希望立刻有進展或成果, 所以要先評估自己是否能接受這種做事風格, 或是能堅守自己工作的原則與步調; 換個角度看, 這邊推廣業務或是做事的步調比台灣快, 也算是一個優點. 所以重點還是看你喜歡哪種做事方式.


- 個性直接/領多少錢做多少事: 這邊感受很深的一點是, 勞工自主意識很重, 不像台灣可能慣老闆壓著, 員工就默默承受. 這邊的員工基本上比較不會做份內以外的事情, 就是把自己手邊的工作做好而已, 該下班的時候下班, 不爽的時候說出來. 跟台灣比起來, 少了一些辦公室氣氛的猜疑 (因為比較直接), 但壞處是, 合作起來需要花比較多心力 (因為他們通常會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不是想一個通盤的方案).



3. 中國求職 & 離開中國後回台發展:


如果適應了中國的工作及生活, 將長期待在當地視為是一個選項, 那麼好好經營51/獵聘/linkedin/獵頭/微信群是一個方式.


如果像我一樣, 選擇返台工作, 那麼分享一些我實際碰到的狀況:


(1) 大部分找你面試的公司都是以中國市場為主或是派駐中國的工作: 原因很簡單, 因為你過去經驗的強項在中國市場, 所以很容易被找回去工作; 但當初你選擇回來應該就是想換個環境, 或是不想待在中國了, 所以通常就算有這個機會你也不會考慮.


(2) 中國工作經驗對於應徵在台灣工作加分效果有限: 在談薪資的時候, 你先前的外派加給通常會跟本薪分開計算, 這意味著年薪很可能會下滑; 中國的管理或是市場經驗通常不會被重視 (因為市場不同), 所以以中國經驗談台灣工作通常是很辛苦的.


(3) 重新適應台灣工作環境: 如上面工作心得提到的, 當你適應快步調, 直來直往的工作方式, 再回到台灣職場, 你可能需要重新花時間適應不同的步調, 比較隱晦的辦公室文化.



4. 結語:


總結以上, 我的建議如下:


(1) 將去中國工作當作是「職涯選項之一」, 而不是國際化的跳板.


(2) 如果嘗試過在中國工作, 最後選擇回台灣工作, 建議先思考求職上可能的碰壁與困難, 在離職前先重新與台灣的職涯進行連結.


一些小心得, 希望有幫助.

 

arrow
arrow

    Peter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