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轉眼之間已經工作了三年多, 並開始放慢腳步規劃下一個階段.

 
回顧這段期間, 從畢業前對未來的工作徬徨無助, 到外派後不斷地被激發潛能, 所以對很多事情都覺得氣定神閒...這中間累積了一些自己以及與他人交流後彙整出的「新鮮人求職注意心得」.
 
因為自己也曾經歷過不知道怎麼找路, 也不確定找到的路適不適合自己, 甚至也不知道怎麼找/哪裡找資源詢問的階段, 所以我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 以幫助他人更有效率的探索自己的職涯; 畢竟如果經驗沒有傳承, 你讓有能力的人花時間找路, 而不是直接應用在最適合他的職位上, 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 而我希望能減少這個浪費, 以最大化社會的效益.
 
接下來會分幾篇網誌介紹我認為職涯初期最需要留意的面向. 因為只是我個人的淺見, 所以如果有前輩們有更深刻的體會, 也敬請不吝賜教與分享!
 
 
- 先選產業, 再選職位 (Industry first, then position)
 
做什麼工作固然很重要,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你選擇的產業. 試想, 你工作幾年後, 發現你熟悉的這個公司/產業沒什麼前景, 再待下去也只可能「勉強可以溫飽, 但也沒辦法過的真的很舒服」; 或是你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 (或是沒興趣)目前的產業, 所以打算轉換跑道. 
 
但當你開始寫履歷, 或是準備聯絡獵頭/客戶/朋友推薦下一份工作的時候, 你發現你累積的工作/市場經驗、人脈、know-how全都在原本待著的產業內. 
 
除非你為了轉換產業願意打掉重練, 從低幾階, 甚至是Entry Level的職位做起; 否則如果你想在人才市場上有較佳的議價權 (薪水, 福利談判), 幾乎只能選擇待在原本的產業. 
 
這同時也是我跟一些客戶聊過, 他們之所以(在有轉職的想法下)跳不出去的原因: 任何一個產業的圈子實際上都很小, 你跳來跳去遇到的幾乎還是同一批人馬; 這邊有你累積的職涯上的資產, 同時也是你的舒適圈. 所以即使你有轉產業的念頭, 只要跟續留同個產業的選項相比, 會有比較大的機率選擇繼續待在原地.
 
而這不是否定掉選擇職位的重要性, 因為不同職位培養出來的專業技能是完全不同的: 像是業務專注在如何跟人溝通協調, 生產聚焦在如何穩定並優化製程, QA (品保)則是要做好內部品質守門員的角色, 等等; 久而久之不同職位發展出來的看/做事情的態度跟專業技能就會非常不一樣. 
 
舉例而言: 客戶提出我們自己(供應商)都無法釐清的品質問題客訴時, 站在QA的角度會認為, 因為我們自己也無法確認是否有品質問題, 所以QA/生產失職, 我們需要負擔全責; 但站在業務的立場, 你就是要最小化公司可能的耗損, 所以會盡全力跟客戶協商客訴的處理方式, 責任如何劃分等等, 力求找到客戶、公司高層都能接受的最佳解; 而生產則要被打屁股, 然後開始瘋狂檢討為什麼會出問題, 還有為什麼這個問題無法有效的被發現.
 
所以立場, 專業技能不同, 培養出的做事&解決問題的邏輯就會很不相同; 不過由於各個職位需要互相合作, 像是QA也必須很了解製程, 才知道需要在哪邊建立品質監控點 & 發現品質問題時可能的原因; 業務也需要了解製程, 才不會在客戶稽核或發問時被考倒; 生產則是因為工作上的專業, 所以可能是比業務更清楚客戶規格需求的單位.
 
所以只要在跟相關部門合作時有心一點, 多了解他們工作的內容及細節, 延伸自己工作上的廣度, 我認為同產業要轉不同職位的難度比起同職位但要跨不同產業的難度低 (財務等特殊單位不算~).
 
舉另一種例子, 今天如果我是化工的業務, 要應徵半導體的業務, 雖然這方面需要的soft skills可能大同小異沒錯, 但實務上, 如果你是招聘官, 你會傾向選擇一個業務技巧可能不錯, 但對半導體產業完全不了解的人; 還是選一個雖然業務技巧還好, 但是對半導體產業了解深入, 知道這個產業生態 & 主要玩家的人? 尤其當你要應聘的又是Senior Level以上的人才?
 
當然我不是專業人資, 所以我的想法不一定準確 (不過我也有擔任過招聘官, 我之前底下6個人的團隊有4個是我一起面試進來的), 不過只是提出一個思考方式, 思考到底要以產業還是職位作為一個優先考量. 
 
總結: 我的建議是, 謹慎挑選第一份工作的產業, 因為一但踏入了這個產業, 時間久了, 未來要轉換產業的成本跟難度就會越來越大. 
arrow
arrow

    Peter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